五溪时评丨‌村歌嘹亮处 振兴正当时

2025-04-18 来源:掌上怀化 作者:沅水萤歌 浏览量:60

侗寨鼓楼飞檐上的云雾尚未散尽,通道皇都侗文化村的火塘已映红了歌者的脸庞。2025年“怀化有戏·村歌会”在芦笙与木叶的和鸣中启幕,田间地头化作天然舞台,千名村民用歌声编织出乡村振兴的锦绣长卷。这场持续半年、覆盖56场地面活动的文化盛事,不仅是五溪大地的视听盛宴,更是解码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钥。

文化根脉在古老歌谣中唤醒文明记忆。怀化村歌是流淌在沅水流域的文化血脉。从屈原《涉江》中的“入溆浦余儃徊兮”,到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吟唱,这些穿越千年的韵律,在侗族大歌的多声部和声中延续,在苗族歌鼟的木叶吹奏中新生。通道皇都村的《哆耶歌》融入侗锦织造技艺,靖州苗寨的《油茶歌》串联起制茶工序,每一首村歌都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库。通道的非遗传承人将侗族傩戏元素融入现代舞蹈,让千年傩面在聚光灯下焕发生机。会同杨娃娃的《龙船调》响起时,溪水叮咚化作和声,远处青山应声而和,唱出了村歌会的别样乡愁。这种“村民自编自演”的模式,使文化传承从“被动保护”转向“主动创造”,激活了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

产业蝶变在歌声中唱响发展新曲。村歌会不仅是文化舞台,更是产业振兴的催化剂。活动现场设立的"山货直播带货区",让会同手工柴火月饼、侗锦围巾等特色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村歌会发布的“跟着村歌去旅行”线路地图,串联起通道转兵纪念馆、洪江古商城等景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通道皇都村凭借村歌IP,2024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会同稻田公园单日客流量曾突破5万人次。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使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文旅融合在这里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人才回流在乡音中召唤归巢之凤。曾几何时,乡村留不住年轻人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城市里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着大批乡村青年背井离乡,乡村发展也因此陷入了人才匮乏的困境。但村歌会的出现,让这一局面开始有了转变。那些熟悉又亲切的乡音,通过村歌会这个平台,飘进了游子们的心里,勾起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返乡深耕文艺工作的杨斌、创业青年杨军、外卖员谭万春,这些归巢的人才,给乡村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气,更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和改变。他们利用自己的见识和技能,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怀化有戏·村歌会”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以乡音为媒介,将散落各地的人才重新凝聚在乡村振兴的旗帜下。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乡村的未来必将充满希望,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也将在这一曲曲动人的村歌中逐步实现。

当暮色降临,稻田麦浪的村间歌声依然悠扬。这场持续半年的村歌会,用音符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不仅是怀化的实践,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正如屈原笔下“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正以文化为舟,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沅水萤歌)

一审:罗虹

二审:肖俞君

三审:杨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