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编排号子

2025-04-24 来源: 作者: 浏览量:32


一、“沅水编排号子”简介

“沅水编排号子”是不同劳动项目号子的总称,根据扎排放排的程序,“沅水编排号子”又分为“拉木号子”、“倒簧号子”、“收缆号子”、“船潭号子”、“划船号子”、“推车号子”、“收排号子”等这些号子都是无伴奏形式演唱。

“沅水编排号子”是发源于洪江放排工人劳动中的劳动号子,它是一人领唱,众人应合的演唱形式。“沅水编排号子”是放排工人的劳动,在水上作业齐心合力的结晶,他们的传唱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各种号子根据不同的人领唱有着细微的差别,歌词也是即兴而起,随心改变的。

“沅水编排号子”的领唱部分通常由一人领唱,众人应唱。领唱与应唱的交替进行。沅水编排号子的旋律粗放,节奏明快,歌词简明。韵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地方特色。

二、“沅水编排号子”的起源

明清时期最主要的长途运输方式是水运,而洪江又占有得天独厚的水路交通位置,所以当时云南、贵州等地的木材必须用小船或小木排运至洪江,在洪江改编成大木排由沅水运往全国各地,这些放排工人在装排时喊着的齐力劳动号子和在放排途中看到美丽景色时的惊叹就是“沅水编排号子”的雏形。

三、“沅水编排号子”的发展

六十年代初期,怀化地区文化局的廖玉锟和京戏院的骨干送文艺下基层,到洪江贮木场萝卜湾、青山脚工区采风。当他们看到沿河两岸那么多的木材和成批的木排,几乎塞断了整个河面。同时无数条洪江商船摇着双撸喊着摇橹号子从江心驶过,只听到排工和船工们的号子此起披伏,震耳欲聋。他们先后到萝卜湾,青山脚的河边上、大排上、小船上,他们到基头排的工棚里,到水库各工段的撬排、收揽现场,聆听和察看老排工们一边劳动一边喊号子的真实场景。并利用劳动间歇时间和米仁早、邓超喜、陈文忠、杨炳昌等老师傅们座谈、研究、试喊、试唱。通过廖玉锟老先生们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提炼,一部生活气息浓郁,劳动氛围强烈的《号子》初稿终于问世了。词曲全部依原始唱腔为准,不加任何修饰音,整部《号子》共分七个小节。一拖排号子,二划船号子,三收缆号子,四倒簧号子,五拉木号子,六推手号子,七船潭号子。这部处女版的《号子》从生活的源头演绎生活,从劳动的现场歌唱劳动,深受排工们喜爱。